各学院、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本年度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在前期项目申报基础上,现就后续评审、材料完善等有关事宜具体通知如下:
一、项目补报与调整
本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得到了各学院和广大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截止申报结束之日,全校共计申报项目205个,经学院初审、教务处复审,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共计187个。除少数项目外,多数类别项目申报数量超过立项或推荐额度。现就部分项目补充申报和相应调整要求如下:
1.项目补报。具体项目类别为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型课程等。请有意的老师按照前期申报预通知有关要求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并按本通知要求时限完成材料上传工作。
2.项目调整。本年度省级教学成果奖分为竞赛类和非竞赛类两类同时申报,经审核,部分已申报的奖项存在类别界定不明、奖项依据不足等现象,请按以下要求作相应调整,并分类上传。
(1)竞赛类成果奖。根据项目指南要求,申报该类奖项须在全国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A级比赛获得国家赛事三等及以上奖励,成果完成人应为指导竞赛的教师团队。请相关申报团队认真对照安徽省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部分A、B类项目名录,对应具体申报条件,做好奖项申报材料的调整工作,其中,成果第一完成人须为获奖证书上所列第一指导教师,其他成果完成人应为竞赛实际指导团队,对于存在未实质性参与竞赛指导而被列为成果完成人的、或者借他人指导成果参评奖项等情形的,均视为违规申报。
2.非竞赛类成果奖。在已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已结题省级(校级)项目等基础上申报,无相关基础或项目依托的则不予推荐。
二、项目评审
为尊重教师的个体劳动和知识价值,确保项目评审客观公正,在已设定的评审基本规则外,具体评审形式有所变化,请申报教师按以下要求做好相应工作。
1.项目匿名。各项目申报材料(含支撑性材料)中涉及的负责人和团队教师姓名须全部隐去,保留教师的年龄、职称、研究领域等基本信息。不同教师分别使用字母A、B、C、D、……予以替代,材料中多次出现的同一位教师使用相同字母替代。
2.项目上传。11月17日—20日,各项目申报人登录系统,重新上传匿名后的项目申报材料,其中,“基本信息”按要求逐一填报;“项目成员信息”按先前申报顺序填写;申报材料分两部分上传,项目申报书在“直接上传”中上传,相关支撑材料作为附件在“本地上传”中列传。上传结束后点击提交即可,若仍需修改则先点击保存,待修改完成后再予以提交,材料一经提交后将不能进行修改。
3.学校审核。11月21日—22日,教务处对教师重新上传的匿名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匿名要求的推荐至专家评审。
4.专家评审。11月23日—30日,组织专家完成项目评审,并适时公布评审结果。
三、后续工作
1.材料修善。通过学校评审的项目请各负责人认真对照管理系统中专家所给出的意见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论证材料,提高项目质量。
2.项目调整。部分获得省级推荐资格的项目,请相关负责人在先前校级申报基础上,调整为相应省级项目申报书,并按照申报指南要求,准备好各项支撑材料,以备后续省级系统上传。
3.材料规范。为保证材料规范,教务处对各类项目申报书后的审核意见作了统一规定,请各项目负责人结合项目类别,补充完整有关意见,具体详见附件1-4,未列出的项目参照填写。
4.材料上传。修改后的校级项目申报书请各项目负责人先自行保留;省级项目申报书须于12月1日前发送至邮箱jwcjyk@chu.edu.cn,同时,认真填写《省级项目个人信息表》(附件5)。所有项目的申报材料待项目立项后,再届时随任务书填报统一上传。
望各学院和相关申报教师认真对待,并按照上述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未尽事宜,请及时与教务处教研科朱老师联系,联系电话:
82361017。
特此通知。
附件:1.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学校意见
2.省级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校意见
3.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学校意见
4.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学校意见
5.省级项目个人信息表
教 务 处
2017年11月17日